电话:0635-8800700
电话:0635-8809700
手机:135 7379 8888
手机:139 6358 0830
邮箱:s11s13@163.com
传真: 0635-8800882
地址:聊城市卫育路工业小区22号
物联网应用于灾难预测
据了解,6月1日晚,隶属重庆万州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号游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事发当天,出事水域天气较为恶劣,据中国气象局专家组2日称,长江沉船事发时段当地出现龙卷风,风力在12级以上。应对这种突发气象灾害,需要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并及时公布信息以供人们决策。通过气象传感器,物联网可以采集现场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大气压强、降水量、雪量等信息。
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有线、无线网络结合传感器网络,对气象、水文和国土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测,进行灾前预警、救灾中的安全保障和灾后的研究分析。在2009年和2010年南方地区汛期中,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为湖南、四川等省市的地质灾害管理部门提供了快速及时的一手数据,避免和减少了洪涝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灾害预警监测、救灾抢险和社区安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快物联网技术在防灾减灾体系中的应用、构建灾害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势在必行。
物联网应用于船舶监控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东方之星”客轮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该船于1994年建造,属于使用15年以上的客船,中间曾进行翻修,但尚未到达30年的客船强制报废年限。然而,该客轮事发时的健康状态如何,工作人员应对突发灾害是否得当,还无从得知。通过应用相关的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全天时获得船舶健康信息和运行状况信息。
对船舶关键部位嵌入传感器,实时监测、读入各项动态信息,并且通过全球卫星系统与地面维修平台的监控电脑相连,构建一个船舶物联网体系,实时对船体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控和检测。将船体各监测位置分类和编号,对应存入各处健康运行的详细信息模型。对传感器读取的各个编号监测点的实时信息,通过卫星到相关服务器发出查询指令,电脑收到指令后,将实时信息与预存入的健康运行信息模型对比,通过分析,找出每个可能发生的故障,反馈给维修平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进行检修,了解船舶动态,防范于未然。
物联网应用于灾后搜救
当前对“东方之星”号的营救仍在紧张进行中,面对400多名下落不明的乘客,救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这种灾难营救,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环境信息,并将危险信号及时传递至监控中心并发出预警,为避险赢得宝贵时间,同时为后续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实时信息和技术保障。
利用RFID技术可迅速定位灾害的发生地点,立即开展应急救灾工作。在救助过程中,利用RFID标签和传感器能够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植入RFID芯片,迅速定位灾害发生地点,人体的健康信息、位置信息将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准确传递给救灾指挥中心,便于政府及时、详细地了解灾情,有效组织应急救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