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635-8800700
电话:0635-8809700
手机:135 7379 8888
手机:139 6358 0830
邮箱:s11s13@163.com
传真: 0635-8800882
地址:聊城市卫育路工业小区22号
6月2日下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与博鳌观察传播机构联合主办的博鳌沙龙上,来自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机构的掌舵者,罗兰贝格全球CEO、亚洲区总裁常博逸,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刘文波,以及国研˙斯坦福学员、深耕中国高端制造业多年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付舒拉,通过对话与交流,共同阐释在全球GDP增长长期徘徊的经济新常态下,新一轮技术革新与数字化进程如何为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刘文波:打造企业专属的工业4.0解决方案
“工业4.0到底是什么?相对精简的定义就是它将分散在不同公司的人、物、系统连接起来。”刘文波指出,强调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工厂及其智能产品,纵向、横向以及端到端的集成,是工业4.0的核心元素。
工业4.0将会给人类的商业、工业活动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机会。刘文波说,未来工业4.0的愿景应该是设计跟用户之间及时互动,并在虚拟情况下完成,生产不需要在同一地方按程序完成,而可在全球不同地域生产。这种情景为制造业的回流提供了现实支撑。
他表示,支撑未来先进的制造系统的可能是数据和通信技术,同时需要物流系统和能源系统的升级。如果一家企业对于特定行业的生产系统和工艺,不能够有很好的承接,那么也就不能对特定行业的工业4.0方案进行很好的驾驭。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行业技术的精度与国际行业差距仍较大。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刘文波认为,当前的中国制造2025,尚需要学习德国模式,通过和德国比较紧密的合作,研发新产品,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质量。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模式较粗放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们跟欧美领先企业相比,差距很大。
常博逸:用“轻足迹管理”应对多变世界
“在探讨工业4.0之前,首先要弄清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生活在VUCA之中,即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的世界中。”常博逸在开场伊始,引用了由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发明的一个军事术语来概括当今世界的商业发展态势。
他说,在当今复杂的世界中,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谁是我们的客户是难以预测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们都面临着科技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变革。而同时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事务处理能力,是20年前的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常博逸认为,这些突破性的变化为我们带来挑战和更多的选择。技术更新带来的突破会让公司成本降低,甚至超过40%的工作都会由机器替代。这改变了我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人际关系,同时会产生更多增值服务。不过,常博逸指出,一些大的公司由于总是按既定逻辑来运行,无法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无法应对全新的竞争。付舒拉:中国的工业制造特别需要原始创新
“首先,全球的制造业都进入了一个创新变革的大时期,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付舒拉说,此变革的标志期就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计划。而这种变革是一种大趋势,中国必须紧跟上这种发展趋势,否则就会落伍。
付舒拉说,中国制造2025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过程,而“由大变强”最终要体现在我们制造的产品上,包括信息技术、高档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等方面的产品,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
付舒拉从自身浸润多年的航空工业的视角提出了对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思考。他指出,信息技术是我国走向工业化过程中的后发优势,是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并占领制高点的。
从航空制造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制造2025,付舒拉认为,首先重点行业要转型升级,升级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包括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比如在航空航天业,有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的基础部件仍是有待重点突破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