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635-8800700
电话:0635-8809700
手机:135 7379 8888
手机:139 6358 0830
邮箱:s11s13@163.com
传真: 0635-8800882
地址:聊城市卫育路工业小区22号
探讨储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停驶状态的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潜力巨大的储能资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在研讨会上表示,不论是通过太阳能发电装置与电网结合的充电桩储能应用系统,还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技术相结合的汽车与电网(V2G)模式,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结合应用的良好实例。电动汽车与储能结合应用模式的出现,也给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挑战。“充电桩储能应用系统可以将太阳能发电装置与电网相结合,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将光伏发出的电存储起来,在电网负荷不够时,由储能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念表示。一直以来,他都在从事光伏充电站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
“光伏充电站应该建在商务区周围,这样在上班时,车主可以给停驶的电动车充电。”刘念建议。
通过计算人流量与汽车停靠时间,刘念得出了充电站配置的最佳距离与数量。而与理论相对应的,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充电站储能领域取得突破。如今年4月,在北京华贸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的首个核心商圈光伏智能充电站,由于加入了储能调节装置,该站在第一期就安装了多达100台充电桩。“从电动汽车重要的技术来看,是以实现产业领先还是以解决环境为首要目标?这是一个矛盾。”张永伟认为,如果用国外先进技术可实现汽车电动化,也同样能够达到环境目标,但是产业目标就要被放弃,“这是很重要的战略纠结”。
张永伟分析,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已经落在了后面。充电桩储能应用系统的建立仍处在试点阶段,离大规模布署还有很大差距。而如何把分散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资源汇聚整合,开发成为可用于电力系统统筹调度的储能资源,我国仍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