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635-8800700
电话:0635-8809700
手机:135 7379 8888
手机:139 6358 0830
邮箱:s11s13@163.com
传真: 0635-8800882
地址:聊城市卫育路工业小区22号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远来看,全球能源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指出,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给能源发展设定了制约条件,全球能源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原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介绍,目前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电网总规模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水电、风电装机容量和核电在建规模也均为世界首位,电力绿色发展成为发展主流。“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电力及新能源产业已获跨越式发展,积累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要推进中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作为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协调,不是单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全产业协同走出去,并做好保险、金融、标准、认证等方面的服务。周孝信则强调,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和改造传统电力系统,实现多能源互联互通,增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的支持。
这与曹文炼的观点不谋而合:“借助强有力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电力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产业体系也非常完善。” 他认为,中国电力技术装备在质量、成本、运行适用性上对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更为适用。